一、名稱由來
磁窯鎮舊稱鉅平、太平,后因津浦鐵路原“太平站”改稱“磁窯站”,兼鎮內唐宋時期盛產精美瓷器、古瓷窯址眾多而得名磁窯。因位居北京與南京中間,又被稱為“中京”。
二、歷史沿革
磁窯鎮歷史悠久,西漢初在此設鉅平縣,隋朝并入龔邱縣,清朝在境域北部設寧陽縣北鄉太平社,南部設寧陽縣東鄉賢義社、南驛社,1985年11月,境域北部設為磁窯鎮、南部設為南驛鎮,2001年1月,南驛鎮并入磁窯鎮。
三、鎮域概況
磁窯鎮位于寧陽縣中東部,北依五岳獨尊泰山,南鄰圣人故里曲阜,鎮域總面積151.09平方千米,人口8.6萬,現管轄69個行政村,共有基層黨組織108個,黨員2875名。先后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科學發展千強鎮、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山東省百鎮建設示范行動示范鎮、山東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省級縣域“次中心”試點鎮等榮譽稱號。
四、區位優勢
磁窯鎮地處山東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是泰城至磁窯、華豐高端產業聚集帶、泰安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寧陽縣規劃打造“寧東新區”的核心地帶。磁窯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滬高鐵、濟棗高鐵(在建)、京滬鐵路、瓦日鐵路、京臺高速公路、董梁高速公路、104國道、342國道在鎮內縱橫交匯,磁萊鐵路始發于此,設有瓦日鐵路寧陽東站、濟棗高鐵寧陽東站(正在建設)、京滬鐵路磁窯站3個火車站,擁有兩條鐵路專用線和大型專列貨場1處。
五、地區產業
工業強鎮建設加快推進,鎮內現有“四上”企業33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2家,擁有高端制造、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優勢產業。方特管業獲得國家專利31項,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是全國電纜保護管前十強企業。大福食品年可屠宰生豬100萬頭、生產各類肉制品7萬噸,致力于打造全市最大的生豬屠宰、低溫肉制品、調理食品生產基地,被評為泰安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現代高效農業蓬勃發展,是山東省“萬畝無公害生姜種植基地”、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現有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3家、市級示范社6家、縣級示范社8家,西嶺家庭農場通過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被評為省級生態農場,寧陽雞蛋、寧陽黃姜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西嶺鳳凰蛋、雙龍生豬肉、后李獼猴桃被評為山東省無公害產品,泰山力42°尊享黑果花楸酒、花青素酒分別榮獲第十六、十七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銀獎。三產服務行業十分發達,鎮內現有泰邦血漿、永志物流、綠潔環保等規上服務業企業3家,西太平、南驛、棗莊等大型農貿市場3家,大潤發時代、海馳購物中心等限額以上批零住餐大個體15家,恒信鐵路、天和運輸等物流運輸企業11家,年累計營業收入過億元。擁有三產服務業戶6000余家,從業人員4萬余人。云星新能源建成縣人民廣場等智能汽車充電樁工程6處,新能源充電站建設獲得央視新聞專題報道,現代服務業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六、歷史文化
磁窯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大汶口文化”最早的發掘地是城區內的“堡頭遺址”,其遺址為氏族公墓,已發掘墓葬133座,陶窯1座,出土文物1800余件;另有大量的動物骨骼,是一支具有獨特風格的原始文化。新石器時代遺址有鎮武廟遺址,文物有石斧、石鏟、石錛。漢代遺址有石橋的“城子”遺址、西太平瓷窯遺址、西劉莊瓷窯遺址、孔家村瓷窯遺址、老王莊瓷窯遺址、興隆莊瓷窯遺址、齊家莊瓷窯遺址、水泉瓷窯遺址、青后莊瓷窯遺址、后海子瓷窯遺址、小磨莊瓷窯遺址。宋代有鄭家莊瓷窯遺址、劉家洼瓷窯遺址。擁有南驛賢義寺,西太平凈慧寺,劉家洼村天啟廟(天啟廟保存較好);西賢村“西漢古墓群”、石橋“九女墳”、南驛“霸王墓”、青后莊“明南京西城兵馬指揮曹趾妣孔氏之墓”等古代文物。古代名人有舍子救侄魯義姑、千諫大夫王章、赤眉首領劉盆子、曹魏名將于禁、北魏忠臣羊深。磁窯鎮擁有先進的革命文化,先后涌現出抗日英烈杜昭勛、鐵窗勇士韓子安、杜氏一門五英烈等革命先烈,現代文物主要有西太平烈士墓、老王莊烈士墓、閻俊齋抗日民團成立遺址等。
七、自然風光
境內彩山上的“朝陽觀”,山南諸峰奇峭,“北瞰汶流,如若白帶,”景觀遠近聞名。鳳凰山多景多傳說,山上有同治三年興建的“義和寨”,現有寨墻十幾公里,“寧家寨”“呼延慶點將臺”“錐子把”“貓耳石”“神仙腳印”“飲馬泉”“涼風臺”“跑馬嶺”等景點吸引眾多游人前往游覽。明石橋始建于明隆慶年間,橫跨汶河兩岸,是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也是山東省境內現存最長的古石橋,至今仍能正常使用,其所處位置為歷史上齊國、魯國分界線之一。海子河流經磁窯鎮18個村,為“寧陽八景”之一,被譽為磁窯的“母親河”,下游建成的海子河濕地公園,蓮葉團團、水波碧綠,有“十里柳堤垂釣閑,一池荷花風送香”之稱。賢士湖,因湖旁村落賢者能人層出不窮而得名,周邊擁有環湖路等完備的基礎設施,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