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鄉鎮面積、人口數量、利稅、簡介
(鄉鎮面積)全境最大縱距12.3公里,最大橫距14公里,總面積84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轄49個行政村、總人口5.9萬人。
(利稅)2024年,實現地方級稅收2627萬元。
(簡介)東疏鎮位于寧陽縣西部,地處泰安、濟寧兩市三縣交界處,區位優勢明顯,342國道過境東西,濟微高速通達南北。歷史底蘊豐厚,系西漢名臣疏廣疏受故里、華東野戰軍“攻濟打援”指揮部舊址所在地、淮海戰役構想策源地。地下蘊藏豐富銹石資源。東疏鎮聚焦“西部新區 富美東疏”定位,以黨的建設為統領,立足區位、產業兩大優勢,緊扣招商引資、強園興工、鄉村振興三大重點,著力增加農民、企業家、村集體、鎮財政四大收入,持續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文旅融合化推進、生態優先化保護、作風持續化改善、底線科學化保障五大提升,奮力開創百姓富、企業壯、集體強、生態美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二)基本情況、榮譽稱號、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基本情況)東疏地處黃河流域,傍依泰山,自然條件優越,人類發祥史久遠,很早就有人類活動,1989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在龐莊、前張莊、前學、西張莊、陳家黃茂等村采集到的石片、石核、凹刃刮削器、尖狀器等細石器文物,證明早在1-2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此前,已在柳園、前張莊等地發現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全鎮轄6個管理區(社區),49個行政村,境內有14個少數民族,計64人,占總人口的0.104%。東疏鎮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絕大部分為沖積平原,占總面積的95.1%,其余為緩坡崗地和沙灘地。境內最高點在寺頭東崗,海拔67.7米,最低點在胡茂村南洼,海拔46米,亦為全縣最低點。境內土壤主要有褐土類、潮土類、沙土類和少部分砂姜黑土地,絕大部分為褐土類,適宜農作物生長,農耕條件優越,盛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等,其中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大,產量高,為全縣重要產糧區。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花崗巖、地沙及少量水晶石。煤炭資源蘊藏量大,煤質優良,主要分布在境南部一帶地下,域內面積為12平方公里,地質儲量達2億噸,可采層為山西組3層煤,平均厚度4.95米。
(榮譽稱號)近年來,先后打造華東野戰軍“攻濟打援”指揮部舊址紅色地標、新時代汶陽田“泰山糧倉”核心區、“疏香田園”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等品牌,先后榮獲國家首批農業產業強鎮、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鎮、省園林城鎮、省旅游強鄉鎮、寧陽綠色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入選國家級綠色建材發展典型集群案例、圣力牧業創建“國家級牛結核病凈化場”,百家興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先后承辦省供銷系統基層組織建設、全市鄉村振興、全市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業務培訓班暨“下沉駐站促提升”工作等現場會。
(經濟發展)在工業經濟上,抓住項目建設這個核心,突出培育綠色石材、機械制造、勞動防護三大特色產業,石材、勞保、智能制造三大產業加速構建,單軌吊機車輔助運輸系統零部件智能制造、萬興石材、泰安恒昌凈化車間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2024年新增規上企業2家,總數達到7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家。截至2024年12月,完成地方級稅收262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94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產值1.68億元、營收1.77億元。在現代農業上,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汶陽田泰山糧倉核心區1萬畝,“五良法”大力推廣,糧食單產居全省前列。畜牧產業壯大成勢。全鎮初步建成優質麥生產基地、高端蔬菜生產基地。明豐科技農業產業園迎接縣大項目觀摩,承辦了全縣農田排澇現場會、全縣秋種暨減壟增地推進會。“疏香田園”進入省銜接集中推進區名單,建成“疏瑞欣園”、妙福食品、葉酸面粉等項目,完成11個村基礎設施提升。
(社會事業)在全縣率先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建制鎮污水處理站提升,年內新修道路29.8公里,完成鎮駐地后村段改造升級。“一村一站一水源”實現全覆蓋。健康關愛工程惠及5200戶2萬余人。連續十年舉辦“東疏學子勵志獎暨東疏園丁質量獎”頒獎典禮,累計表彰師生4081人次。“榮軍”關愛服務深入人心,新時代文明實踐豐富多彩,殯葬改革順利推進,耿莊村民俗博物館通過省級備案。落實“三管三必須”,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生態環境、耕地保護、砂石資源監管、食品藥品安全等保障有力,人民武裝、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廣播電視、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雙擁、審計等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