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370921MB2794342A/2022-1338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發布機構 | 寧陽縣政府辦公室 | 組配分類 | 文字解讀 |
原文鏈接:寧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寧陽縣“十四五”應急體系規劃》等三個規劃的通知
為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縣防災減災事業發展,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縣應急管理局牽頭編制了《寧陽縣“十四五”防災減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2022年6月20日由縣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實施。
一、出臺的背景
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縣委領導力、檢驗縣政府執行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十四五”時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編制好《寧陽縣防災減災救災“十四五”規劃》,對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防災減災工作的決策部署,推進全縣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建設現代化,提升全縣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效防范和應對重特大災害挑戰,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編制依據
根據《山東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21-2025年)》《泰安市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寧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寧陽縣實際,制定本規劃。
三、規劃的目的和意義
到2025年,初步建成“監測智能、防治精細、服務高效、科技先進、管理科學”的新時代防災減災救災現代化體系。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應急響應機制,規范應急工作流程,合理配置救災資源,提高防災減災應對能力,確保災害應急與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做好防震減災、防汛抗旱防臺風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規范地震災害、防汛抗旱、防臺風應急管理,保證防震、抗洪搶險、抗旱救災、防臺風等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四、主要內容
《規劃》分為現狀與形勢、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五部分:
(一)工作現狀與形勢。概括總結“十三五”以來我縣防災減災工作在體制機制、應急救援體系、綜合防治能力等方面取得的進展、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時期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
(二)總體要求。明確“十四五”時期防災減災工作的指導思想,提出遵循的基本原則、規劃目標和發展策略。總體目標包括初步建成“監測智能、防治精細、服務高效、科技先進、管理科學”的新時代防災減災救災現代化體系;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應急響應機制;加強地震災害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做好防震減災、防汛抗旱防臺風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
(三)主要任務。《規劃》圍繞推進防災減災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出了三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一是推進自然災害防治體系現代化。包括健全領導指揮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全民宣傳教育,完善“六進”教育體制;強化應急聯動機制,完善輿情應對措施。二是推進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現代化。包括完善災害監測預警網絡體系,提升自然災害防御能力,加強綜合應急救援救災能力、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創新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提升基層綜合減災治理能力,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三是健全災后恢復重建機制。包括繼續完善受災群眾自救互救的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工作機制,健全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籌措機制,完善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災害救助等制度,加強生命線工程系統破壞情況調查和快速搶險,抓緊恢復基礎設施功能,組織編制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等。
(四)重點工程。根據三項主要任務,提出十二項重點工程,分別是開展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工程、國土綠化修復工程、礦山綜合治理修復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營建地域性生態本底工程、加強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工程、提升電網可靠供電能力、實施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工程、防災減災科普工程、推進基層基礎標準化建設和城鄉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工程。
(五)保障措施。為保證《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促進重點工程項目盡快落地見效,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保障資金落實、強化監督管理四條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