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陽:“無感監管”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聚福源飯店,廚師李桂泉正按照標準流程烹制招牌菜地鍋雞。切配、翻炒、調味等每一個操作環節,都通過后廚安裝的高清攝像頭實時傳輸至店外的戶外顯示大屏。過往市民抬頭便能清晰看到廚房內的動態,直觀了解菜品制作過程。
“以前監管人員時不時要上門檢查,我們得專門騰出時間配合,現在上門監督少了,省了很多麻煩,而且有了實時展示和智能監管,我們對操作規范更上心,店里的菜品品質不斷提高,顧客也更放心了。”飯店老板笑著說。
這一生動場景,正是寧陽縣以創新驅動破解傳統監管難題、緊扣“無感監管”核心理念開展工作的縮影。近年來,寧陽縣市場監管局以創新驅動破解傳統監管難題,緊扣“無感監管”核心理念,探索形成“數字化賦能、標準化引領、社會化共治”的工作模式,聚焦餐飲食品安全提升與門店品質升級,推動監管轉型與服務優化,為市場主體減負增效,全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數字化賦能讓監管“無形”更高效。寧陽縣全面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全域覆蓋,在重點區域建成戶外顯示大屏,接入300余家餐飲后廚實時畫面,將操作從“幕后”推向“臺前”,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打造“陽光外賣”智慧監管體系,為網絡餐飲商戶安裝高清攝像頭300余個,搭建“線上共享廚房”監管模塊,實現信號與智慧監管平臺、外賣平臺雙向互通,消費者可實時查看后廚動態。引入AI圖像識別技術后,系統能自動抓取違規操作并推送至監管部門與商戶,配合“聯動整改”機制,推動問題早發現、早解決。
標準化引領讓行業“提質”更有序。聚焦外賣及小餐飲聚集區,寧陽縣制定后廚布局、設備配置、操作流程等科學標準,通過現場指導、案例示范等方式,完成420余家小餐飲規范提升,確保“明廚亮灶”落地見效、長期可持續。以寧陽大道為試點,打造“小而美、凈而安”的“清潔廚房”聚集區示范點,覆蓋餐飲門店360家,后續擴大推廣范圍,完成170余家門店升級改造,推動行業從“被動整改”向“主動提升”轉變。
社會化共治讓防線“筑牢”更有力。寧陽縣建強“食安哨兵”移動監管隊伍,篩選30名責任心強、具備基礎食安知識的外賣騎手納入隊伍,開展6場專題培訓提升專業能力,建立激勵機制與24小時快速響應機制,對上報問題及時處置,處置結果與商家評級、評優掛鉤,形成“線索發現-整改反饋-信用記錄”全鏈條閉環管理。聯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消費者代表等組建“大眾評審團”,融合“專業性+口碑度+行業自律”優勢,規范評審流程與評分標準,開展“星級廚房”評選活動,通過實地檢查、線上投票綜合評價并公示結果,引導市場主體對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