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杂枝,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色午夜影院,亚洲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www,国产乱老一区视频
打印 關閉
索??引??號 1137092100434998XE/2024-17745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發布機構 寧陽縣民政局 組配分類 政策措施
【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臨時救助對象認定、救助標準、申報指南】寧陽縣民政局現行民生救助政策匯編
發布日期:2024-06-27 11:17 瀏覽次數:

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政策

 

一、對象認定

60-99周歲城鄉低保老年人。

二、申報指南

1、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申請表;

2、身份證復印件(正反面);

3申請人的齊魯惠農一本通存折(卡)復印件。

三、辦理程序

1、個人向所在鄉鎮(街道)民政窗口提交材料,鄉鎮(街道)民政室負責審核審批。

2、縣直企業單位的向縣政務服務中心民政窗口提交申請材料,民政窗口工作人員負責審核審批。

四、救助標準

1、對60-79歲、80-89歲、90-99周歲城鄉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別補助80元、100元、200元。

2、對生活長期不能自理、能力等級為2—3(《老年人能力評估》(MZ-T001-2013)評定標準)的,以及智力、精神和肢體重度殘疾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增發80元,增發補貼部分不能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重復享受,可擇高領取其一。

咨詢電話:5621536。

 

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

 

一、對象認定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具有寧陽縣戶籍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第二代)的殘疾人。

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具有寧陽縣戶籍且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第二代)、無生活自理能力、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重度殘疾人。

二、申報指南

1、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

2、殘疾證復印件;

3、低保證復印件(護理補貼不提供);

4本人或監護人的齊魯惠農一本通存折(卡)復印件。

三、辦理程序

1、個人向所在鄉鎮(街道)民政窗口提交申請材料,鄉鎮(街道)民政室負責審核審批。

2、縣直企業單位的殘疾人向縣政務服務中心民政窗口提交申請材料,民政窗口工作人員負責審核審批。

四、救助標準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享有城鄉低保的一、二殘疾人,補貼標月196 元,享有城鄉低保的三、四殘疾人,補貼標月147元。

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重度殘疾人補貼標月177元,二重度殘疾人補貼標月147 元。

咨詢電話:562167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一、對象認定

持有當地城鎮常住戶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城市低保標準(月人均980元),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規定條件的,可以按規定程序認定為低保對象。

二、申報指南

申請低保應當以家庭為單位,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提出書面申請,詳細申明家庭基本狀況和申請理由。

1.本人提出書面申請;

2.單位(社區)組織民主評議,確定對象后入戶調查并進行不少于一周的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簽注意見報主管部門(鄉鎮或街道民政辦公室)。

3.主管部門(鄉鎮或街道民政辦公室)作進一步審查,簽注意見后報縣民政局低保服務中心。

4.縣民政局低保服務中心進行入戶調查,審核批準后再進行公示,有異議的,退回主管部門(鄉鎮或街道民政辦公室)做進一步調查,其結果由主管部門(鄉鎮或街道民政辦公室)告知申請人。

三、家庭成員范圍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含長期或者階段性在外務工)的成員,具體包括:配偶;父母與未成年子女(包括養子女、繼子女、非婚生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接受大學本科及其以下學歷教育的成年子女);分散供養的孤兒視為所在監護人家庭成員;存在法定贍養、撫養、扶養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但戶籍不在一起的家庭成員;其他經縣級民政部門認定,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的人員。

下列人員不計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由人民法院宣告失蹤人員;連續3年脫離家庭獨立生活的宗教教職人員;在監獄內服刑的人員。

四、法律責任

申請人和低保對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民政部門或者主管部門(鄉鎮、街道)給予批評教育,追回已發放的低保補助金;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采取虛報、隱瞞、偽造等不正當手段,騙取享受低保的;

(二)在享受低保期間,家庭經濟狀況好轉或者家庭成員減少,不按規定及時告知管理審批機關的;

(三)轉借、偽造、涂改、買賣低保證件的;

(四)不符合條件強行索要低保,或者應當退出低保而拒絕退出,無理取鬧,威脅、侮辱、打罵低保工作人員,干擾管理機關正常工作的等。

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予以退保,停止發放低保資金,追回冒領款物。對違規騙取低保資金和有關附加待遇的,根據省政府有關規定處以罰款。冒領和騙取款物退繳之前,不再受理其低保申請和其他救助。對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其之前多領取的低保資金,在之后的保障期內逐月扣除一定數額,直至扣滿為止。

有關組織和個人故意出具虛假證明,協助騙取低保的,視情節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咨詢電話:5627616。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一、對象認定

持有當地農村常住戶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農村低保標準(月人均786元),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規定條件的,可以按規定程序認定為低保對象。

二、申報指南

申請低保應當以家庭為單位,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提出書面申請,詳細申明家庭基本狀況和申請理由。

1.本人提出書面申請;

2.村委會組織民主評議,確定對象后入戶調查并進行5-7天的公示,公示無異議后簽注意見報鄉鎮或街道民政辦公室審批;

3.鄉鎮或街道民政辦公室入戶調查,無異議后審批。

三、家庭成員范圍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是指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含長期或者階段性在外務工)的成員,具體包括:配偶;父母與未成年子女(包括養子女、繼子女、非婚生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接受大學本科及其以下學歷教育的成年子女);分散供養的孤兒視為所在監護人家庭成員;存在法定贍養、撫養、扶養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但戶籍不在一起的家庭成員;其他經縣級民政部門認定,具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的人員。

下列人員不計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由人民法院宣告失蹤人員;連續3年脫離家庭獨立生活的宗教教職人員;在監獄內服刑的人員。

四、法律責任

申請人和低保對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民政部門或者鄉鎮、街道給予批評教育,追回已發放的低保補助金;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采取虛報、隱瞞、偽造等不正當手段,騙取享受低保的;

(二)在享受低保期間,家庭經濟狀況好轉或者家庭成員減少,不按規定及時告知管理審批機關的;

(三)轉借、偽造、涂改、買賣低保證件的;

(四)不符合條件強行索要低保,或者應當退出低保而拒絕退出,無理取鬧,威脅、侮辱、打罵低保工作人員,干擾管理機關正常工作的等。

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予以退保,停止發放低保資金,追回冒領款物。對違規騙取低保資金和有關附加待遇的,根據省政府有關規定處以罰款。冒領和騙取款物退繳之前,不再受理其低保申請和其他救助。對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其之前多領取的低保資金,在之后的保障期內逐月扣除一定數額,直至扣滿為止。

有關組織和個人故意出具虛假證明,協助騙取低保的,視情節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

咨詢電話:5627616。

 

臨時救助政策

 

一、救助原則

城鄉困難居民臨時救助工作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救急難”與“保底線”相結合原則;

(二)政府救助與慈善捐贈、社會互助相結合原則;

(三)公開、公平、公正與及時、便捷、高效相結合原則;

(四)戶籍 人口救助與常住人口救助相結合原則。

二、對象認定

凡具有我縣常住戶口的家庭或在我縣居住、就業一年以上的人戶(戶籍)分離家庭,因下列原因造成生活暫時困難的,均可申請臨時救助:

(一)家庭成員遭遇水災、火災、交通事故等人身意外傷害,未獲得賠償或在獲得各種賠償、保險及其他救助后,家庭負擔仍然較重,導致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

(二)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在扣除各種醫療保險報銷、醫療救助部分和其他社會幫困救助資金后,個人負擔醫療費數額仍然較大,導致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

(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家庭人均收入在當地低保標準100%-150%之內的低保邊緣家庭因生活必須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困難的;

(四)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城鄉困難家庭,經其他救助措施幫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難以維持的。

三、申報指南

城鄉困難居民臨時救助程序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申請人向戶口所在村(居)委會或單位提出書面申請,也可直接向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申請人應如實提供家庭成員戶口、收入證明,大病、重病已支付的醫療費稅務發票或財政票據、有關病例,學籍證明、婚姻證明以及單位和社會救助幫困的情況證明等必須的材料;

(二)村(居)委會或單位對申請人的申請材料單獨或協助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主管部門在3個工作日內進行調查核實,填寫《臨時困難救助申請表》,并在村(居)委會或單位張榜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日。公示無異議后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主管部門; 

(三)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或主管部門應在收到申請材料的5個工作日內完成入戶核查工作。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審批;對不符合救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四、法律責任

對通過不正當手段騙取、冒領臨時救助資金的,應依法追回并給予批評教育,取消其三年的臨時救助申請資格;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咨詢電話:5627616。

 


特困人員供養政策

 

一、申請條件

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1.無勞動能力;

2.無生活來源;

3.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

4.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提交材料

本人有效身份證明,勞動能力、生活來源、財產狀況以及贍養、撫養、扶養情況的書面聲明,承諾所提供信息真實、完整的承諾書,殘疾人還應當提供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證》,申請人應當履行授權核查家庭經濟狀況的相關手續。

三、辦理程序

1.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本人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員會或者他人代為提出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及時了解掌握轄區內居民的生活情況,發現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應當告知其救助供養政策,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等無法自主申請的,應當主動幫助其申請。

2.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對申請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材料齊備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齊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或者其代理人補齊所有規定材料。

四、發放標準

全縣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執行每人每月1022元。

咨詢電話:5627616。

 

城市“三無人員”基本生活費政策

 

一、申請條件

城鎮居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撫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撫養人確實無贍養能力或者撫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

二、提交材料

1.本人身份證、戶口本復印件;

2.殘疾人還應當提供第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證》;

3.戶口所在單位出具的有關證明。

三、辦理程序

個人向縣政務服務中心民政窗口提交申請材料,民政窗口工作人員負責審核審批。

四、發放標準

城市“三無”人員生活費每人每月1274元。

咨詢電話:5627616。

 

困境兒童救助政策

 

一、申請條件

困境兒童是指在出生、發育和成長過程中遇到特殊困難境遇或失去父母照顧的未滿18周歲的兒童。主要包括:

1.父母同時具有重殘、重病、服刑、被強制戒毒或被人民法院依法剝奪監護權等任一情形的事實上無人撫養的兒童。

2.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有上款情形之一的事實上無人撫養的兒童。

3.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蹤,另一方經濟困難無法履行撫養義務的兒童。

4.經診斷身體重殘、患有大病或罕見病需長期治療的貧困家庭的兒童。

二、提交材料

1.申請人或監護人身份證。

2.父母身體重度殘疾的,提交有關部門或單位發放的殘疾(軍)人證件。

3.父母服刑、被強制戒毒或被人民法院依法剝奪監護權的,提交有關部門出具的相關司法文書。

4.因經濟困難無法履行撫養義務的,提供貧困家庭證明。

5.重殘、患大病或罕見病的貧困家庭兒童,提交有關部門或單位發放的殘疾人證件或醫院診斷證明、住院病例以及貧困家庭證明。其中,患罕見病的兒童還需提供三級甲等(含)以上醫院的醫學診斷證明。

三、辦理程序

兒童本人或監護人向所在鄉鎮(街道)民政窗口提交申請材料,鄉鎮(街道)民政室負責審核后報縣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復審,審核通過后錄入《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統》,系統審批通過后,次月起享受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補助金。

四、發放標準

基本生活費每人每月1452元,差額方式發放。

咨詢電話:5620503。

 

社會散居孤兒救助政策

 

一、申請條件

1.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

2.因父母重度殘疾(重度殘疾是指達到《殘疾人實用評定標準(試用)》規定的一級、二級殘疾情形,或達到《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準(試行)》規定的一至四級殘疾情形)或服刑等事實上無人撫養兒童。

3.受艾滋病影響兒童。

二、提交材料

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需提供下列材料:

1、個人申請書。

2、村委會出具的兒童家庭情況證明。

3、監護人身份證、戶口本。

4、兒童身份證、戶口本及戶口索引。

5、本人近期1寸免冠照片。

6、兒童本人惠民一本通。

因父母重度殘疾或服刑等事實上無人撫養兒童還需提供下列材料:殘聯、法院出具的孤兒父母重殘或判刑的證明。

受艾滋病影響兒童還需提供下列材料:當事人個人聲明。

三、辦理程序

兒童本人或監護人向所在鄉鎮(街道)民政窗口提交申請材料,鄉鎮(街道)民政室負責審核后報縣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復審,審核通過后錄入《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統》,系統審批通過后與兒童監護人簽訂《監護協議書》,次月起享受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補助金。

四、發放標準

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每人每月1960元。

咨詢電話:5620503。

 

收養登記政策

 

一、申請條件

申請收養登記,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下列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1.喪失父母的孤兒;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

3.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無子女;

2.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4.年滿三十周歲。

下列公民、組織可以作送養人:

1.孤兒的監護人;

2.社會福利機構;

3.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

特殊情況:

1.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歲以上;

2.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

3.收養三代以內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年齡和生父母困難等條件的限制。

4.收養年滿十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被收養人的同意。

二、提交材料

收養人需提供的材料:

收養人需提供材料:

1、收養申請書。

2、收養人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和婚姻證件。

3、收養人所在單位或村(居)委員會出具的本人婚姻狀況和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證明等情況證明。

4、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未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的身體健康檢查證明。

5、《全國打拐DNA信息庫比對證明》。

6、收養人和被收養人2張二寸近期半身免冠合影照片。

7、社會福利機構出具的撿拾棄嬰、兒童登記表和入院記錄。

以上材料除《全國打拐DNA信息庫比對證明》,其他材料有效期均為6個月。

送養人需提供的材料:

送養人需提供的材料:

1、送養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組織作監護人的,提交其負責人的身證件);

2、其他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送養的書面意見。

3、社會福利機構為送養人的,并應當提交棄嬰、兒童進入社會福利機構的原始記錄.

4、監護人為送養人的,應當提交實際承擔監護責任的證明,孤兒的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證明,或者被收養人生父母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并對被收養人有嚴重危害的證明。

5、生父母為送養人的,并應當提交與當地計劃生育部門簽訂的不違反計劃生育規定的協議;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還應當提交其所在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送養人有特殊困難的證明。其中,因喪偶或者一方下落不明由單方送養的,還應當提交公安機關出具的或者經過公證的與收養人有親屬關系的證明。

6、被收養人是殘疾兒童的,并應當提交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該兒童的殘疾證明。  

三、辦理程序

收養當事人到寧陽縣政務服務中心民政窗口提出申請,窗口受理后進行審核相關材料,初審完成后收養登記機關或第三方收養評估機構進行收養評估,評估通過后由民政窗口批準發證。

咨詢電話:5620503。

 

解除收養登記政策

 

一、申請條件

解除收養登記,應具備下列條件:

1.收養人不履行撫養義務,有虐待、遺棄等侵害未成年養子女合法權益行為的;

2.養父母與成年養子女關系惡化、無法共同生活的。

二、提交材料

1.收養人、送養人和被收養人共同到被收養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收養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2.收養人、送養人自愿解除收養關系并達成協議。被收養人年滿10周歲的,已經征得其同意;

3.持有收養登記機關頒發的收養登記證。經公證機構公證確立收養關系的,應當持有公證書;收養人、送養人和被收養人各提交2張2寸單人近期半身免冠照片,社會福利機構送養的除外;

4.收養人、送養人和被收養人持有身份證件、戶口簿。送養人是社會福利機構的,要提交社會福利機構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證。

三、辦理程序

收養當事人到寧陽縣政務服務中心民政窗口提出申請,收養人、送養人雙方達成協議同意后提供相關材料進行審核,審核完成后由民政窗口批準辦理。

咨詢電話:5620503。

 

殘疾孤兒童手術康復政策

 

一、申請條件

未滿18歲的機構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不包括任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

二、提交材料

1.殘疾孤兒戶口本、身份證、2張1寸免冠照片;

2.監護人身份證;

3.殘疾孤兒病歷;

4.《“明天計劃”醫療救助申請書》。

三、辦理程序

社會散居孤兒救治康復,經本人或其監護人提出申請、所在地民政部門初審通過后,填寫《“明天計劃”醫療資助申請書》,治療完畢、符合資助條件的由民政部門填寫《“明天計劃”資助表》,報市級“明天計劃”辦公室審核、結賬。

咨詢電話:5620503。

 

城鄉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實施免費手術政策

 

一、申請條件

全縣低保家庭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且具有手術適應癥的0-18周歲的未成年人。

二、提交材料

1.患病兒童身份證。

2.患病兒童家長低保證。

3.患病兒童以往診斷治療病歷。

4.《山東省城鄉低保家庭先心病兒童免費手術審批表》。

三、辦理程序

低保家庭憑低保證和先心病兒童以往診斷治療病例向鄉鎮民政部門申請審核,填寫《審批表》;符合條件且具有手術適應癥的辦理轉診并報市局審批;手術前與定點醫院簽訂醫療合同,手術后將《審批表》和醫療費用發票、清單交于定點醫院。

咨詢電話:5620503。

 

 

社會組織年度報告政策

 

一、年度報告對象

上年12月31日前在縣級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上年6月30日前在縣級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

二、年度報告內容

1.年度工作報告。主要包括社會組織基本信息、自身建設、業務活動、財務制度、人員管理等內容。

2.年度財務報告。按照《民間非營利社會會計制度》要求,填報財務會計報告。除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外,其他社會組織不再需要提供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3.黨建工作報告。主要包括黨員情況、黨組織基本情況及黨建工作開展情況等。

三、年度報告方式和時間

1.社會組織年度報告實行網上填報、公開和存檔,不需向縣民政局提交紙質報告材料,縣民政局不再出具年檢結論。

2.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通過“泰安市社會組織網”(http://npo.tamz.gov.cn/)或“山東省社會組織網”(http://www.sdnpo.gov.cn)進行填報。填報時間為每年3月1日-5月31日。

3.有業務主管單位的社會組織,應當同時將年度報告報業務主管單位。

四、年度報告程序

(一)網上填報。

1. 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通過“泰安市社會組織網” 或“山東省社會組織網”進行填報,具體路徑為“市(省)社會組織網-網上辦事大廳-登記年檢在線申報-管理-年度報告、黨建年報”。 用戶名為社會組織漢字全稱或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初始密碼為1。網址為:http://218.56.48.184:8088/socialorg/net/login.jsp。

2.社會組織進入年報界面后,根據系統提示逐步完成所有報表的在線填報。

(二)上傳附件。

社會組織在“上傳電子文件”欄,上傳以下附件:

1.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須打印《2018年度工作報告書》首頁和年度報告真實性承諾書(見附件2),經社會組織法定代表人簽名,加蓋社會組織公章后,掃描上傳。

2.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前置許可的,需掃描前置許可證副本并上傳。

3.凡已建黨組織的,需掃描黨組織成立批文并上傳。

4.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同時上傳審計報告和專項信息審核報告的掃描件。

年報信息填報完成后,點擊“上報”按鈕上報。

咨詢電話:5629507。


信息來源:寧陽縣民政局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开阳县| 枞阳县| 锦屏县| 宜兰县| 裕民县| 定州市| 库尔勒市| 玛纳斯县| 林西县| 江津市| 固原市| 富锦市| 昭通市| 清镇市| 定边县| 清涧县| 宜州市| 遂溪县| 呼玛县| 五寨县| 鞍山市| 方城县| 海门市| 宁阳县| 天峻县| 时尚| 昌平区| 桐庐县| 沂水县| 嘉鱼县| 洞口县| 浠水县| 汾阳市| 天气| 五华县| 运城市| 华亭县| 洞头县| 肃北| 涞源县| 云浮市| 星子县| 阳西县| 扎鲁特旗| 武强县| 都匀市| 武山县| 黄浦区| 平泉县| 汝城县| 平阴县| 宾阳县| 镇赉县| 石林| 化德县| 响水县| 阳西县| 麦盖提县| 阿拉尔市| 兰西县| 尤溪县| 日土县| 睢宁县| 淳安县| 鄄城县| 固始县| 如东县| 上杭县| 津南区| 广安市| 永修县| 德保县| 岢岚县| 建宁县| 崇左市| 苗栗县| 永定县| 上犹县| 图们市| 尚义县| 普格县|